找到相关内容9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(二)

    安静地生活,能生起智慧吗?我们能觉知到什么?仔细想想,若眼不见色,那会是什么情况?若鼻不嗅香,舌不尝味,身无触受,那会是什么情况?那情况就如盲、聋之人,鼻子与舌头失灵,且身体完全麻痹失去知觉。那里有...

    阿姜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542075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五)

    ,鼻子嗅味道,身体感受触受,心念向着思想、观念及过去经验。很显然地,我们可看出在每个现象中,五蕴同时生起与消失,而且扮演着各自的角色。我们的身体和心念其实只是五蕴同时的生起和消失的组成罢了。由此我们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5.html
  •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(六)

    感受。只有这幺做,才能发展出最纯净的道德和智能。不可在心的触受当下失去正念。  行者在注意因心的接触所生起的感受时,应进一步观察感受如何缘起,心识如何知觉事物。行者会看到由心缘起的识,知觉事物,比眼、耳...

    杰克·康菲尔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3242096.html
  • 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

    遇到根身病痛魔难,稍微不能称心如意的时候,也就不能快乐了。因此出世的生活,不能光靠根身向外去追求快乐。有些修行的人眼睛不看,静坐在那儿,嘴也不吃,耳也不听,身体也不去贪恋触受,但他在开采内心丰富的宝藏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042768.html
  • 读唯识新旧二译不同论后的一点意见

    不许是现在之过去耶?  无明行识为过去因,名色六入触受为现在果,爱取为现在因,有生老死苦恼为未来果,是为三世两重因果,循环不绝,缘觉观此悟三世缘空,故证无生。若依新译二世一重,无过去因,即无生死的因由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543061.html
  •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(下集)D

    。”   这五个阴都是妄想所成的。佛很慈悲,又进一步为我们分析它的“因界浅深”,它的成因与范围。色与空是色的边际。触就是接触、感觉,离就是分开了。比如我打你,你就有触痛的感觉,分开来触受就没有了,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443591.html
  • 轮回现象的科学证明(2)

    又是中阴意生身,故我们俩都是借助幻身而存在。如果我们碰一碰手就会发现,一丝一毫的触受都不会发生。你若不信,我们现在就试试看。”  说罢我即把手伸向多杰,但蓦然间,我们俩全都被发生在眼前的事实搞蒙了—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044654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与禅宗思想

    ,五六生时蔽觉明。触受有取相依起,生老病死继续行。业识茫茫没苦海,徇流浩浩逐飘零。《传灯》卷29惟劲《觉地颂》  一切众生,无不具有觉性,灵明空寂,与佛无殊。但以无始劫来,未曾了悟,妄执身为我相,故生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546913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1)

    “触是受缘”。  “触”:“触”之因是“六入”。“六入”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和认识机能。没有这种机能,就没有触受外界的可能,故曰“六入是触缘”。  “六入”:“六入”之因是“名色”,指肉体与精神的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747040.html
  •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

    触受等认识的心理过程中,其作用绝不是无色的白纸状态,彼人必定会受到从以前到现在,所经历过的知识经验等影响。姑且不提复杂的精神作用,即使简单的认识,也是以彼人过去的经验作为基础而成立的。也就是,在认识、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4.html